其實,論文的有效期,主要取決于職稱評職的年限。例如:論文是在拿到助工證后發表的,那,拿助工證的時間與到評中級職稱年限這中間的時間段為論文的有效期,中級評副高、副高評正高,依此類推。當您利用文章評完中級后,再評副高,此文章就不能再使用,需要發表新的論文。
建議評職論文提前發表,因為,現在很多區域評審,不僅僅需要看到期刊,還需在權威數據庫(萬方、龍源、知網、維普)檢索文章是否被收錄,文章刊登出版需要時間,同樣,文章上網也需要時間。無論是中國知網還是萬方數據,通常要在雜志出刊后的1-3個月內才會登錄該期文章。一般的登錄過程是:雜志出刊后,雜志社向中國知網或萬方數據遞交光盤版的期刊數據,中國知網或萬方數據會根據自身的更新速度將光盤數據錄入系統。因為工作量大,所以一般要在1-3個月內才會登錄完。一般文章刊登發表后,3到5個月時間,文章才會被數據庫全文收錄。所以,很多作者只考慮到文章刊登時間,而忽略了上網的時間。
普刊至少要提前一個月安排發表,如果要網上可查至少要提前兩到三個月,當然這僅限經管法律公管等類別,如果是其他類別見刊要最少提前三個月,如果是要求限期則要在最晚查到前提前五個月左右(目前四大數據庫收錄時間為:知網一個月左右(優先出版期刊)到三個月內,萬方一個半月到兩個月,龍源一個月到三個月,維普(除維普自己的電子刊外)三個月以上,注:均為見刊后!不是發表后,比如一本刊9月初見刊,正常上知網的時間最早10月初或之前,最晚要到11月內)。
因此建議大家,發表職稱論文一定要打好提前量,論文發表在離評職稱2-3年內比較好。不過每個省市對職稱評審的論文要求有所不同,具體還要是建議大家以當地的評審要求為準。
評職稱發表論文如果是發表在普刊上一般提前3-6個月的時間準備最為合適,如何是發表在核心期刊雜志就只要需要提前一年的時間去準備。
找代理投稿的好處第一,就是快速,最快的一個月左右,比自己投稿要省時間多了。選定了刊物就可以向代理機構咨詢什么時候能發表,看能不能趕在自己交評職稱的材料之前發表。這樣心里就有底了。
第二,代理機構會根據作者的文章給作者推薦合適的期刊,這樣就不會投稿無路了。
第三,代理機構和雜志社都是有合作的,可能有些雜志只在網站征稿不對外征稿,這樣的話只能通過網站在這個期刊上發表文章了。
第四,文章能通過網站的審核也就能通過雜志社的審核,就能順利發表了,這樣作者心里就不再茫然了。
